“十二五”期间,山东轮胎工业将适应汽车产业调整规划的需要,保持子午胎产品的放量增长,力争全省橡胶行业经济总量在“十一五”基础上再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幅度达到10%以上,到2015年,全省轮胎产能达到51906万条左右,其中子午胎产量达到22880万条,轮胎子午化率超过80%。同时,在规模和产量增长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山东省轮胎工业还将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以“高效、绿色、低碳、环保、安全”为目标的新的生产力和价值链体系。具体规划如下:
——继续进行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以国际知名汽车品牌配套为目标进行高品质、高性能轿车子午胎产品开发;加快推进国内市场工程机械轮胎的子午化进程和载重子午胎无内胎化;巨胎产品、全钢宽基无内胎载重子午胎、冬季轮胎、军用特种轮胎和子午化航空产品的开发。子午胎新产品开发主攻方向是:绿色轮胎——设计开发更加环保、节能的轮胎产品,减少对不可生资源的依赖,降低汽车油耗和碳排,减少环境污染;智能轮胎——把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轮胎设计制造相结合,动态监控汽车轮胎运行的压力、温度、速度等情况,从而提高安全性能;安全轮胎——开发具备高安全性能的轮胎产品,如高抓地性能、高操控性能、跑气保用性能等高节能减排型产品。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设备,严格把关新上生产线,不盲目上项目,产能扩张做到有序、有效。支持企业到海外投资兴建橡胶园,缩减生产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把低碳、绿色、环保、高性能和智能化作为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一要研究开发全新概念的子午线轮胎生产成套技术,实现集成化、柔性化全自动生产,缩短与世界轮胎加工水平的差距。二要应对全球新的经济环境,开发低滚动阻力、高耐磨、低噪声、超安全高性能的全新概念绿色轮胎、智能轮胎、跑气保用轮胎,使中国轮胎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市场高端产品抗衡。三是打破欧美发达国家技术和绿色壁垒,开发环保新型原材料生产关键技术,打破进口垄断。四是加大实验检测研究,实现轮胎滚动阻力、噪声检测、力学仿真分析等试验检测手段从单一功能到系统检测分析的全面提升,同时建立先进的轮胎试验检测标准、评价体系和服务体系,使中国轮胎检测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是开发低温炼胶的成套生产线及轮胎制造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柔性化模块化装备技术,提升我国轮胎制造水平。六是发挥青岛橡六集团、山东安能输送带橡胶有限公司、山东祥通橡塑集团在输送带的行业龙头作用,加强对产品技术要求力度。七是炭黑行业要进一步降低原料油的消耗,积极研发低滚动阻力炭黑和功能型炭黑新品种,淘汰1.5万吨/年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生产装置。推广橡胶助剂的清洁生产工艺,扩大绿色环保助剂的比重,争取到2015年,环保型助剂的比重达到85%以上。
——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重点是提升效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号召企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内每年消耗保持5%降幅,污染物排放在国家控制标准以下。一要使用绿色环保原材料,扩大天然橡胶用量,减少合成橡胶用量,降低化石原材料的比例。二是选择节能设备工艺,企业在新项目上马,技术改造等方面选择节能环保设备、工艺。三是在厂房、工艺路线设计中降低能耗。四是提高市场上环保产品的比例。在轮胎产品中要限制斜交胎的发展;不断提高全省子午胎的比例。五是从生产和消费者中积极推行科学生产、使用和保养轮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产品,大力倡导和培育矿山、工厂、建筑、港口等领域的工程子午胎和巨胎市场。对本土日益增多废旧轮胎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循环利用,充分发挥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轮胎积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的作用,鼓励企业在全国多设网点,整合目前无序的轮胎循环利用市场,积极推进卡客车子午胎、工程子午胎、巨胎及其它各种轮胎的翻新事业。